麦加芯彩“B计划”成功了!?

2023年10月27日,由马来西亚籍华人黄雁夷(Wong Yin Yee)和她的两个弟弟黄雁雄、黄雁杰,以及儿子罗永键共同持股达86%的麦加芯彩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麦加芯彩;股票代码:603062.SH)开启申购,即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一员,静待敲锣上市的荣耀时刻。


1.jpg


5年间,麦加芯彩讲述了一个“卖身不成发奋上市”的故事


麦加芯彩的上市故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从四五年前不被立邦看好失去与巨头并购的机会,旋即选择进军资本市场谋求上市的“B计划”,麦加芯彩需要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才能在疫情叠加行业大环境不佳的背景下顺利实现目标,而且要快。

幸运的是,黄雁夷家族做到了!在涂料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尤其是麦加芯彩所倚重的风电涂料和集装箱涂料市场已过巅峰的背景下,实现上市可能只是意味着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A计划:出售给立邦

2018 年 11 月 20 日,立邦投资有限公司(立邦集团在中国设立的投资公司,以下统称为立邦)与当时还名为上海麦加涂料有限公司的麦加芯彩及其母公司壹信实业、关联公司麦加涂料(南通)有限公司(当时为壹信实业全资子公司,后为了上市铺路而置换至麦加芯彩旗下),以及黄雁夷、罗永键(作为担保人)共同签署股权购买协议:立邦拟关于上海麦加70%股权以及南通麦加70%股权。

9天后,立邦与麦加涂料(“上海麦加”和“南通麦加”合称)补办了合作签约仪式,并宣称有关本次收购的相关手续预计将在2019年初完成。正是凭借这一次收购协议的签署,让此前不被外界所关注的麦加芯彩走到涂料行业的台前。

2.jpg

2018年11月,立邦与麦加涂料合作签约仪式,可惜未能“开花结果”


麦加芯彩的“身世”略显复杂。在早期的宣传中,其表示品牌源自意大利,于1995年进入中国(这一年黄雁夷从香港来到上海);2002年,麦加芯彩在上海建立生产基地,即上海麦加,主要从事集装箱漆、风电涂料、工业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在,麦加芯彩将上海麦加成立的这一年作为公司的起点,此前宣传的意大利品牌背景被“抹去”。(有关黄雁夷和麦加芯彩更详尽的背景故事,请参阅:立邦收购失败3年后,麦加涂料重新“讲故事”)

2002年之后,黄雁夷及其背后的股东开始了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这在其招股意向书中有详细的记述,在此不做展开),最终实现了对麦加芯彩的控制。在经过十多年的自主经营之后,截止2018年,麦加涂料预计全年的销售额为8.3亿元(但实际可能存在一定差距),成功吸引了当时处于迫切加大中国市场不同产品领域投资的立邦的注意;而对于麦加涂料而言,此时的发展疑似触及瓶颈,选择在这个时候“卖身”也属明智之举。

3.jpg

麦加芯彩展会形象


然而,当预计完成收购的时间(2019年初)到来,这笔收购却悄无声息,让外界嗅到一丝的不寻常;如此又过了大约半年时间,立邦终于发布公告,决定中止收购中国工业涂料制造商麦加涂料的多数股权(终止协议签订时间为2019年9月19日)。这也成为立邦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折戟的收购行动,其给出的理由是:

收购麦加涂料股份计划意在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使得立邦在中国市场能够全面进入集装箱和风电基础设施领域,增加其在中国工业涂料市场的销量与份额,并助力集团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价值;但是经过长时间协商及商讨后,认为很难实现预期的利润增长目标,因此在两家公司达成协议后取消此次收购。


言语之间,立邦认为这是一笔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收购案。根据麦加芯彩后续公布的数据,2019年,麦加涂料的销售额不足7亿元,跟此前预估的2018年的8.3亿元低了1亿多——这也佐证了立邦当时的判断并无问题。而在招股意向书中,麦加芯彩将此次并购的折戟归因于“由于估值及管理理念的分歧”,并未谈及销售额下降的状况。

B计划:包装上市

随着“A计划”的破灭,“箭在弦上”的麦加芯彩不得不启动“B计划”,开始筹划境内上市事宜。2020年4月,基于解决同业竞争之目的,上海麦加完成收购南通麦加100%股权,完成上市主体的资产与业务整合,向IPO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4.jpg

黄雁夷


要想成功上市,业绩数据就要好看。幸运的是,尽管有疫情的发生和持续影响整个经济大环境,然而也给某些特定的市场领域带来了反向的影响,麦加芯彩所瞄准的风电和集装箱市场就是其二。

综合麦加芯彩提交的招股书(包括预披露版、申报稿和意向书),在报告期(2019年-2023年上半年)的前两年,麦加芯彩的两大主要业务(风电涂料和集装箱涂料)呈现交替领衔的局面:2019年、2021年和2022年集装箱涂料业务占大头,2020年和2023年上半年则是以风电涂料业务为主。

这种局面的形成跟麦加芯彩当时所处的行业大环境息息相关。在中国减碳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的地位空前提高,国家也推出补贴政策推动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呈爆发之势,包括麦加芯彩在内的风电涂料企业也由此受惠。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改革措施,明确2020年年底陆上风电及2021年年底海上风电补贴政策将取消,于是从2019年下半年起,风电产业迎来抢装热潮。

这波抢装潮的出现也让刚刚跟立邦“谈崩”的麦加芯彩抓住了机会,加大了对风电涂料的倾斜。2020年,麦加芯彩的风电涂料业务营收达到5.21亿元,比2019年的2.09亿元不止翻了一番,其在总营收的占比也从29.98%上升至55.64%,成为第一大业务。凭借风电涂料业务的飙升式增长,麦加芯彩的总营收也增长34.63%,至9.37亿元。在疫情影响之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靓丽。

但这还不够疯狂。2021年轮到集装箱涂料唱主角,它的背景是:集装箱涂料的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下游集装箱新造量及存量集装箱的维护更新需求,而以上需求与全球及中国的海运市场景气情况息息相关。受疫情持续影响,国际海运市场出现空前的不利因素(比如运费高企、港口拥堵、航期延误等),造成集装箱无法及时运转而积压。一时间,各航运公司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加大了对新造集装箱的需求,集装箱涂料自然也水涨船高。

体现在数据上,2021年麦加芯彩的总营收达到19.89亿元,比2020年翻了一番;当然这主要得益于集装箱涂料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这一年仅集装箱涂料便实现16.30亿元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81.93%,比2020年还多出12多亿元。

5.jpg

2021年,麦加芯彩经历了“疯狂的一年”(注:本图所选用数据为调整前数据)


这样的业绩表现让麦加芯彩信心十足。2022年9月30日,其正式提出IPO申请,拟冲刺上交所主办上市。

开启新的挑战

事实上,麦加芯彩的上市之路一直伴随着质疑,包括企业成立早期的“国际背景造假”、在报告期精准地踩中市场节奏扮靓业绩、过于倚重风电涂料和集装箱涂料两大业务等等,但它的上市之路也一路与运气相伴,2023年6月19日顺利过会,10月27日正式上市交易。

这其中,上市从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并最终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让麦加芯彩哪怕面临业绩持续下滑的局面也有惊无险的走完上市的进程。招股意向书显示,2022年,随着国际海运环境的好转,集装箱流转压力减缓,麦加芯彩集装箱涂料“神话”不再,带动其总营收下降至13.86亿元;2023年上半年,集装箱涂料的“颓势”进一步加深,对总营收的贡献率再度回到50%以下(43.42%),预计全年也难以扭转局面,其在招股意向书中提示:公司存在2023年经营业绩继续低于2022年经营业绩的风险。

伴随着麦加芯彩的上市,在为中国涂料行业添加一家上市公司而弹冠相庆的同时,对于麦加芯彩来说依然面临着重重的考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止住业绩增长的颓势。

6.jpg

在报告期内,麦加芯彩过分依赖两大产品业务的贡献


从数据上看,麦加芯彩在2021年靠集装箱涂料做高业绩之后,随着集装箱市场冷却又重返风电涂料依赖路径;但风电补贴退坡已成现实,哪怕其发展前景仍被看好,但由于2020年、2021年的两波抢装潮早已透支了市场空间,预计在未来几年内都将持续释放影响,短期内看市场不容乐观。

麦加芯彩似乎也意识到市场风险所在,从2022年开始加大了对其他工业涂料业务的挖掘。黄雁夷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在新领域的开拓上,我们一直在布局,包括船舶涂料领域、光伏领域、储能领域等,这些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公司不断开拓。”

目前,麦加芯彩已提出“1+3+N”战略——“1”即指专注环保、高性能、特殊功能涂料;“3”指构建三大业务板块,新能源板块、远洋运输板块、大基建板块;“N”指每个板块中,在坚守高端定位的前提下,不断扩充新的应用领域。

7.jpg

麦加芯彩继续扩大产能,这也是它上市募资的主要目的


然而重建业务布局和重构发展战略需要时间,对于麦加芯彩而言这恰恰是最为短缺的。麦加芯彩上市发行约2700万股股票,拟募资约8.73亿元,投向新建年产7万吨高性能涂料项目、麦加芯彩嘉定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等。这些新建项目的落地将有助于麦加芯彩打造全新的业务板块;但在这之前,它仍需要在现有基本盘上,想办法继续讲好企业的资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