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钛白粉行业巨头科慕(Chemours)发布涨价函,宣布将对出口至中国的产品加收125%的关税附加费用。
科慕在涨价函中明确表示,此次调价源于美国出口至中国商品关税被调整至125%,这一变化导致其相关业务成本大幅攀升。经过全面评估各类应对方案,为保障高品质产品的持续供应,公司不得已做出这一决定。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025年5月1日起,在合同允许的情况下或新订单产生时正式生效。
钛白粉作为涂料、塑料等行业的关键原料,进口成本上升可能进一步传导至房地产、汽车等终端消费领域。尤其国内一些依赖高端进口产品的特种涂料、塑料企业短期面临原料涨价或断供风险。
作为全球领先的钛白粉生产商,科慕的生产工厂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墨西哥。目前,其在中国市场主要销售的产品多产自墨西哥,仅有少部分来自美国。虽然短期内国内市场仍有部分原产美国的现货产品,但从长期来看,产品供应情况仍将取决于关税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
科慕的加价行为并非孤例。受地缘政治、关税政策及供应链成本上升影响,5月前后已有多家国际化工企业于集中调价——
三菱化学宣布,从5月1日起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价格上调4美分/磅(约合人民币643元/吨);
汉高发布调价通知称,自5月1日起调整旗下工业制造及维修产品价格,涉及胶粘剂、密封剂等核心品类,明确原材料与物流成本压力是主要动因;
瓦克表示,同期上调欧洲及美国生产的乳液及可再分散乳胶粉价格,最高涨幅5%,以应对能源与运输成本上涨。
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行业首当其冲,若企业无法通过提价消化成本,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不过,面对关税壁垒,国内钛白粉企业迎来“替代窗口期”。据海关近日数据统计,2024年1-12月中国出口钛白粉累计约190.17万吨,增加约26万吨,同比增长15.84%。以龙佰集团、中核钛白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至于下游市场冷淡的环境下,后续市场需求将如何变化,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