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新防水发布“民建产品调价函”,称近期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公司已采取各种内部优化措施,但仍未能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此,自7月1日起,全国防水涂料上调 3-12%;民建卷材上调 1-3%;瓷砖胶 C2级上调 2-6%;美缝剂上调 5-10%。
这是继东方雨虹与科顺后,第三家大型防水企业发布涨价通知。
《涂料经》记者注意到,此番涨价潮主要受原材料成本攀升、政策与环保压力、市场策略转型三个重要因素驱动——
原材料方面,沥青价格受国际原油波动影响(布伦特原油突破80美元/桶),SBS改性沥青卷材成本同比增加12%-15%;高分子材料(TPO、PVC)因树脂、聚氯乙烯等石化原料供应紧张,价格同比上涨5%-8%。
政策方面,《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实施,强制要求防水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20年,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与成本投入。环保改造(如VOCs排放限值降至50mg/m³)增加企业生产成本8%-12%。
市场策略转型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涨价摆脱低价竞争,推动行业向“价值竞争”转型,淘汰非标产品与落后产能。
这也从一方面对应了防水行业新一轮的市场洗牌正式开始:中小企业因成本传导能力弱加速退出,CR10(行业集中度)企业市占率预计从27%升至30%。
技术层面,自粘型、预铺反粘型等新型材料占比提升至30%,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基建需求旺盛地区(如高铁、地下管廊)对高价高分子材料接受度更高,而房地产项目仍以低价沥青基产品为主。光伏屋面防水、装配式建筑等新兴领域将成增长点,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溢价。
这预示着防水行业危中有机:中小企业在成本重压下加速淘汰,而技术升级与标准完善则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