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料经讯 11月20日,华东地区TDI产品市场价格回落至34000元/吨左右,较10月中旬的43000元/吨已经下降21%,特别是11月10日开始的8个交易日,日跌幅分别为-1.33%、-1.35%、-1.37%、-1.369%、-0.56%、-0.85%、-2.86%。市场认为TDI价格这次下跌源于11月初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分别收到梦百合公司实名举报,沧州大化等4家TDI产品生产商自2016年以来多次实行价格垄断行为,对下游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害。这是在化工行业PVC主要生产企业受到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巨额处罚之后,又一个市场集中度很高的行业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这4家被实名举报的生产商主要包括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大化”)、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化”)、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银光”)和烟台巨力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巨力”)。
自2016年以来,TDI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走势,尤其是2016年10月,TDI的价格被推向历史新高,由以往的15000元/吨暴涨至50000元/吨。虽然之后价格又有所下降,但到了2017年10月份,价格又有上升的趋势,在10月底,4家厂商价格达到了41000元/吨的高价。
从每次涨价的时间和幅度来看,多家均有高度的一致性。即使是在价格回落的时候,价格也维持在25000元/吨以上。而TDI的出口价格一直稳定在12000元/吨-18000元/吨,出现了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的诡异情况。同时,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国内TDI市场价格远高于上述企业在欧洲和北美的出口价格。
TDI产品全称甲苯二异氰酸脂,主要用于软泡、涂料、弹性体和胶粘剂。TDI 的上游供应商多为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及基础化工企业,下游最终客户多为聚氨酯软泡、涂料、胶粘剂、弹性体的生产企业。其中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应用市场最为广泛,占TDI总消费量的70%以上,主要应用于家居、建筑和运输领域。对于下游的海绵企业,TDI约占其生产成本的40%。而TDI的生产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具有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只有4家企业进行生产,合计占据中国市场份额为近60%。
梦百合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张根就行业上游原材料提价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他并不认同一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在资源相对过剩的状态下竟然可以享受高于市场平均3-4倍的价格出售原材料且毛利高达70%以上,而作为下游企业只能苦苦挣扎着,这显然有失公平。“由于上游企业的暴利及垄断,严重影响了下游企业的利润,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如果不是这样,梦百合全年利润增长应有45%-50%。”
在2016年TDI价格暴涨期间,中国塑料加工协会曾向发改委递交调查申请(2016年10月24日),此后TDI价格迅速从52000元之上回落至35000元附近,后续随市场走势继续回落至25000元附近。
由亲密的上下游到对簿公堂,只因TDI价格的暴涨,“涨价有理”几乎是行业内的共同态度,但也有行业内知情人士表示,在幸福的冲击中,相关TDI厂家有点“不严谨”。而经销商也被质疑在价格暴涨、大幅波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甚至能够“控价”。
TDI这样一个非大众化学品,在我国历经坎坷,从被国外垄断,到萌芽反倾销,再到如今“被反倾销”。TD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曾鱼水情深,共同应对国外巨头。但近几年却先是上游严重亏损,如今下游不堪涨价重负。
延续一年的反垄断举报
近日,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收到梦百合实名举报,TDI产品生产商自2016年以来多次进行猖狂价格垄断行为对下游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四家生产商主要包括沧州大化、福建石化、甘肃银光和烟台巨力。
倪张根表示,由于上游企业的暴利及垄断,严重影响了下游企业的利润,影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其实这场关于TDI的垄断举报已经历时一年。在一份日期为2016年10月23日,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向发改委申请TDI价格异常波动调查的文件称,近三年国内TDI价格在12000~17000元/吨之间波动,进入10月份(2016年)价格突然暴涨至48000~50000元/吨,涨幅高达近400%。文件称,从供需关系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分析,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是没有支撑的。
当时,只是申请调查,并非直接举报垄断,发改委当时没有立案,“就一直放在那里了,说要提供证据才行”。
2016年时,塑料加工协会已表示,TDI作为海绵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对海绵制品价格的影响很大,多数海绵生产厂商已无法承担,部分已经被迫停产,甚至出现海绵厂停产靠倒卖TDI赚钱的现象。
倪张根此次举报时则称,已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掌握了四家公司协同涨价的证据,“既然敢实名举报,肯定是掌握了确切证据的,这个是要负责任的。”
在本次举报之后,倪张根表示,已引起国家发改委关注,相关部门已经进行专案研究,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也协助介入调查。
TDI合理价格区间在18000元/吨-22000元/吨
倪张根认为,“TDI合理价格区间在18000元/吨-22000元/吨之间,高位在25000元/吨我们也是能接受的,再高我们下游厂商就难以承受了。”他表示,TDI的成产成本在14000元/吨左右,该数据也在塑料加工协会那里得到验证,该协会还表示,TDI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石油衍生品,原料价格波动并不大。
“我不是针对哪个公司,更没有私人恩怨,之所以站出来是出于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考虑。”倪张根认为,之前TDI价格11000元/吨的低位也是不正常的,同样也是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作为上游企业,我们没想到让它不赚钱,但目前这种价格涨幅,是我们下游企业难以承受的,而且是不正常的。”
TDI价格最被诟病的是2016年9月~10月之间的暴涨。2016年10月17日,华东地区TDI价格达到50000元/吨,较20天前的20000元/吨涨幅达150%,较2016年初的11500元/吨涨幅达335%,而且仅2016年10月10日~14日TDI价格涨幅就接近70%。
刘卫东称,“去年我们(塑料协会)也是因为涨价过猛,怀疑有联合涨价成分,才申请调查的。而且在向发改委申请调查后,TDI价格随即快速下跌,说明之前TDI市场确实存在价格虚高的问题。”
在塑料协会向发改委递交调查申请(2016年10月24日)后,TDI价格迅速从52000元之上回落至35000元附近,后续随市场走势继续回落至25000元附近。
TDI在海绵生产中所占的原料成本比例大概在30%左右。刘卫东称,TDI涨价对外贸企业影响较大,“出口企业订单周期长,价格反应时间慢”。倪张根的梦百合正是以出口为主的公司。
国内TDI生产主要是六巨头,除了沧州大化、福建石化、甘肃银光和烟台巨力四家公司外,还有上海巴斯夫、上海科思创两家跨国巨头。根据产能数据,上海巴斯夫和上海科思创2016年占国内TDI产量的49%,中国四家公司占51%。
“国内几家企业之前确实亏得挺厉害,在供给侧改革、环保、国外工厂关闭等影响下,涨价是正常的,但涨价过程中几家公司难免碰一碰,过去大家步调不一致,导致节奏不一样。”高远表示,“国内企业涨价过程中很多地方做得不太严谨。”
国外公司(上海科思创、巴斯夫等)在同行业沟通上基本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且两家公司在结算方式上也不一致,就更难认定有垄断行为。倪张根也表示,国外公司的运作比较规范,他们属于“坐收渔利”的一类,只默默跟涨。在2016年塑料协会申请调查后,上海巴斯夫的TDI价格立马宣布从50000元/吨下调到35000元/吨左右。
另外,倪张根称“国内几家企业多次通过召开行业协会、电话会议等形式,在价格上进行协同,开会时间以及涨价时间幅度等都高度一致”。他还称,福建石化曾挂出召开行业人士开会的新闻,其中提到稳价格。
经销商可以控制出货
国内TDI的销售,以经销商为主,上游集中在几家TDI厂商里边,下游以众多的民营企业为主。“TDI行业,上游厂家较少,直供比例又低,经销商之间就很容易联合控货,从而达到影响价格的目的,另外个别经销商和厂家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销商既可以联手让厂家挤压库存达到低价拿货目的,又可以控制出货,制造货源紧张气氛,然后逐渐往上涨,“就像做股票一样,先做空后做多。”所以在暴涨的时候TDI市场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工厂都没有货,而供应商(经销商)那里都有货,而且价格还比工厂货还低。”
倪张根也表示,本轮价格暴涨有经销商的因素,甚至表示,“有一部分进口货物本来就是国内厂商或经销商,在关口存放一段时间后又回来的,这样就无形中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紧缺。”
TDI进口出口价格倒挂、出口价格低也是被倪张根质疑的重点。根据公开信息,今年9月,我国TDI进口平均单价3830.41美元/吨,出口平均单价为2791.8美元/吨。
但我国TDI的出口量2016年以来却出现暴增,2016年我国TDI出口量首次超越进口量,达到13.6万吨,与2015年相比大幅增加85.99%;2017年前5个月国内TDI出口量接近5万吨,同比增长16.68%。(涂料工业)